智畅行智能化探索网
首页 > 智能装备方案 > 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加自动柔性生产应用

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加自动柔性生产应用

机器人参与机床结构件加工制造以实现自动化,专用机床服务于机器人专用减速机的精密加工,提升加工工艺质量及批量生产效率等等,具有很大的融合发展空间。借助双方企业的战略合作,机器人企业可借助机床厂家的制造与工艺技术能力实现以下目标: (1)面向机器人的本体铸件、减速机结构件,共同研究形成批量精密制造技术,提高机器人批量化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攻克可靠性、一致性技术,实现高效、稳定、精密的节拍生产。 (2)面向机器人工装、夹具,机加生产线的集成能力,借助各大机床厂的广大终端客户渠道资源,委托推广应用机器人。 (3)研发面向机床单机及生产线上下料和零部件搬运、铲刮、倒角、抛磨、焊接、喷涂(粉)等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急需的工业机器人,机床企业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共同研制,实现整机零部件的自动加工,推动机床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提升。 (4)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的关键零部件,如转盘、大臂、箱体、支撑套、小臂、腕体等,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均要求较高,对机械加工设备、工装夹具、量检具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机器人减速器的摆线齿壳、行星针轮、偏心轴及行星架等关键零件的结构优化和加工,目前国内的加工设备、装配工艺、精度检测等还难以达到。但立足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及工具设备完成相关加工,则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端精密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加工水平,促进国产数控装置与国产数控机床的应用和发展。 “机床上下料机器人实现机加柔性生产线将是便捷有效的推广方式。”金模机床网CEO罗百辉表示,国内数控机床保有量约200万台,智能机器人企业首推应用机床上下料柔性机加生产线,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并且也有利于助推机床制造、机器人等机械零部件走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生产方式,可实现过程智能控制、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直至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例如,广州数控与大连机床、宝鸡机床等机床厂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机器人专用加工机床、加工工艺技术应用、机器人机加自动柔性生产应用等项目,促进了双方互相融入各自产业应用。 国产机器人和机床工具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尤其作为新兴产业的智能工业机器人,起步晚于国内机床产业,无论制造工艺水平、控制系统,还是集成应用经验;无论技术标准成熟度,还是专业人才拥有程度,都制约当前的发展速度,尚需在摸索中寻求进步,两者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

猜你喜欢

智能装备方案 美国引领机器人...
“未来10年,人类社会将基本进入到智能制造时代,而机器人、3D打印在智能制造的趋势下,将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发展。美国凭借人工智能...
智能装备方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
Dürr 涂装系统公司以研究工业涂装系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而闻名。凭借他们领先的机器人技术,该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制造行业涂装系统的领军企业。目前,在全球200...
智能装备方案 索尼与机器人公...
据外媒报道,索尼近日与日本机器人技术公司ZMP成立合资公司Aerosense,并推出无人机产品,致力于调查、收集地图数据、航拍等领域。 据悉,索尼将为无人...
智能装备方案 精准控制快速启...
钢筋笼滚焊机是一种数控加工钢筋笼的设备,根据施工要求,钢筋笼的主筋通过人工穿过固定旋转盘相应模板园孔至移动旋转盘的相应孔中进行固定,把盘筋(绕筋)端头先焊...

强力推荐